2011年9月28日星期三

让《送给孩子的字》jump Q!

前几天,一位读书会的好姐妹说连续两天在脸书看我介绍《生命梦屋》,她也想让她的书jump queue一下!她说得很正确,某本书看不下去了就先放下。或许看完了“插队”书再回来看就能看完了。

我目前在看两本书《男孩不该走到路》与《当下的醒觉》。前者比较学术,总是有点看不下去;后者说明是当下的醒觉,我放在晚上看,每每看一两面就需要深思,这还怎么睡觉?

我和这两本书好像在不对的时间相遇,而我有点累。阅读和谈恋爱一样,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。既然现在我和亲爱的两本书“谈”得有点吃力不讨好,勉强下去也不会有幸福,不如分开吧!有缘的自然会再相聚。


于是我让张大春的《送给孩子的字》插队!(还有另一本插队书,看完再让她露脸。哈哈)

上个月张大春为书宣传时,已经留意到了他这一本新作。终于在上个星期日把《送给孩子的字》带回家。我第一眼看见这本书就好喜欢,绿色的背景还有几个拿着九宫格遮住了半边脸的孩子,很有手抱琵琶半遮脸的感觉,太可爱了。

这一本书里介绍的是一些大家经常会看到的中文字,但在张大春介绍下,发现原来每个字背后还有特别的意义。比如“笨”,头上两节竹,下面一棵木,怎么和不聪明扯上关系?原来“笨”本属于竹里一种没用的部分。“笨”原是用来轻视人没有“用处”。所以这和人的智商没有关系。只是我们中华文化里讲究阶级上的进取,社会上的竞争,从来不相信没有用处的用处。所以把这个没有用处和智商化成了等号。看了他的解说,又让我长知识了。

大家看到这里可别误会这是一本正正经经在叫人认知的书。相反的那是一本温馨的书。在书里可以看到这位大作家和儿子张容,女儿张宜(合起来正是容宜(易),取名也取得简单又有意思。哈哈)的亲子互动。两个孩子经常会抛出一些让大人措手不及的问题。而可见这个文人爸爸又如何和孩子过招。在他们三父子女关系里,我们可以看见满满的“文字”交流。他们谈的不单是字,而是字形,在由字中挖掘鲜为人知的情感、文化意义。

看完了,觉得特别的窝心。我想如果想送孩子一份礼物。或许可以参考张大春做法。在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不停的给孩子说故事(张大春小时候,他父亲也每日给他说一个故事)。孩子大了,懂得认字了,他开始用尽有趣的方式一个字又一个字的"送"给孩子。当中看见了传承。那是珍贵无比的品德与文化传承。让我也受到感染了,中文我怎么舍得放弃?

没有评论:

LinkWithin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