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天,一位同事來約見。
她說前几天她被一位教會中蠻有“份量”的前輩指著說:
“你是懦弱,沒自信,你所作所為是在引人注意。”
這種批判,讓這位面對憂鬱症的同事好沮喪。她開始相信自己是懦弱的、
沒信心的、而之前的自殺行為也是為了引人注意。
她開始認定自己真的太糟糕也太卑鄙了!
我望著她,并沒發言,只是點點頭表示我在聽,
而且我當時的想法是此時的我無聲勝有聲。
她繼續的說:“我昨天又換了個醫生,某老師帶我去的,
那醫生說我不只是憂鬱症還患強迫症。但,我最在意的是結束的時候,
那醫生跟那老師說我的情況比那老師更嚴重。我真的那麼嚴重嗎?”
她零散的說了許多,看她情緒較穩定了。
我便說:“生活上出現狀況的人,努力的奮抗戰著,希望自己好過來。這樣的人能算懦弱嗎?”
她沒回答,但從她眼神中,看見她若有所悟。
我繼續的問:“面對這種狀況,還能好好的活著,是多麼的不容易啊!
是非常了不起的,怎麼會是懦弱?”
剎那見,看見她應該是覺察到了些什麼。
我當然是抓緊時機為她“打支強心針”,我拍拍她的手,肯定的說:
“ 你這一路的抗爭一定很不容易,你很勇敢!”
這一次,發現她表情與眼神中的難得一見的自信。
話說回來,在社會中,我們不難看見象那教會長者與醫生
(那醫生的職業操守就不在此談)的人。
或許他們的分析是正確的。
但,這種說法是不是對面對憂鬱困擾的人有幫助呢?
我認為那只不過是再一次地把他們逼上絕路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