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9月6日星期一

读书会

昨晚上,涂上了面膜正准备洗手时家里电话响起。于是急忙接电话。怎知道这一通电话一聊就从10.30pm左右聊至2am。

在聊天中,我们谈到了会开始觉得人家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。我一直以为只有我一个人常让人家听不懂我想表达的意思。后来才发现原来几个一直陪我一路走来的读书会朋友也有这种感觉。

比如,我很想告诉大家要对自己周遭所发生的负起全责。但是好像并没有人听得明白我这句话的意思,而我也无法表达出来。另外,我爱用:“对不起,请原谅我,谢谢你,我爱你。”这四句话。这句话的含义并不是对外说的,而是一种“清理”,我内在的一种转化。在我们几个书友开始学着去“清理”的过程中,让我看见了许多的奇迹。

通常这样说法,一般人听了会觉得很荒谬,不合逻辑。怎么什么也不做就有改变。这个部分我也无法很难去说个明白,即使说了也还是好像让人听不明白。或许,这正是一种需要自己去领会的。

昨晚上的感慨,发现原来我们也并不是一开始就体会“负起全责”的含义。我们也从很愤怒、情绪容易受他人影响、觉得问题都出在人家、很多的应该与不应该.....

我们几个也是一步一脚印慢慢地学。从读书会的第一本书《亲密、孤独与自由》。我们看了也不是好多好多的反驳吗?虽然会觉得里面有话听起来很有道理,但是要实现却很难很难。

接下的Mitch Albom的《在天堂遇见的5个人》与《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》,John Welwood的《遇见100%的爱》,SylviaBrowne 的《灵魂的47首歌》,JulianBaggini的《自愿被吃的猪》,加藤谛三的《你累了吗?》,Jeffrey A. Kottler的《改变23位治疗师的人》,汪向东《关于心理学的100个故事》......

过程中,有个很重要的人物也让我们有了变化,那便是张德芬。从她的《遇见未知的自己》,我们学会“臣服”,到后来的《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》,我们已经能接受那听起来有点荒谬的“心想事成”。

在阅读一本由一本书,一次又一次的读书会分享后,当接触Joe Vitale的《零极限》,更能领会到所谓的“奇迹”。我们开始用:“对不起,请原谅我,谢谢你,我爱你。”

现在开始在Yalom的《凝视太阳》应该又是有了心理准备,可以继续往前走的阶段,准备“清理”另一份人生作业。

回想这一切的种种,我们突然有个想法。不如我们也办读书会吧!读书会和自个儿在家看书的不同之处是,透过读书会分享,我们可以更多角度的去思考。所以比自己能领会的更多了。

读书会里面的开发度,接纳度,也让我们不再只是因为一句话听起来很有意思而highlight起来,但却好像没办法运用在自己生活上。书看了,仿佛就是一刹那的赞叹,过后却没什么意义了。生活也好像没有因为多看几本书而有改变。

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言如玉”,问题是我们要如何去寻觅这些宝,让他为我们人生带来改变?

读书会就有这个能力,哪怕是一本小说,在大家分享中,你会发现原来是那么美妙,那么值得去深思的部分。而我却从来没想过。

最后,朋友答应若有人想感受读书会过程,她愿意导读。真是莫大的感恩啊!

那,若我们办读书会有人想参加吗?你们又会想由哪本书开始呢?

2 条评论:

蓝色的梦 说...

如果你们办读书会,我想我会参加.

阿山 说...

蓝色的梦,好啊!等我们筹备好后,再让你知道。到时候再决定参加或否。愿能以书会友!:)

LinkWithin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